精品原创 > 正文

八年笔耕不辍编写“劝世良言”济源一山区农民自筹资金印书赠乡亲

2019-04-26  来源:映象网

映象网济源讯(记者 孙前进)八年笔耕不辍,为人忠厚、吃苦耐劳,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走街串巷回收废品的同时,将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的理念带给乡里乡亲,并把农村部分家庭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总结,编写了数万字的书稿,自筹资金,先后三次通过不同方式印刷,免费赠阅给乡亲们。

他就是济源市大峪镇小横岭村村民崔云照。记者近日走进小横岭村,近距离探访了被乡亲们誉为“劝世先生”的崔云照。

4月24日,从市区出发,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,记者一行来到了小横岭村。村子周围群山环绕,空气格外清新,路边开着不知名的小花,好看极了。

“我是粗人一个,文化低,写的不好,多担待一些。”崔云照见到记者,谦虚地说。

“这是我最新出的书,是在前面书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最近的诗稿后编写成的”,崔云照递给记者一本书,名字叫《劝世良言》 。

崔云照告诉记者:“第一次印刷是在打字复印部印的,数量虽然不多,但成本较高。后来又印刷了一次,你手里的这本是前年印刷的,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本书有书号。”

记者注意到,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劝人立志的、有劝人行孝的、有劝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等。全书分为孝道篇、家教篇、和谐篇、励志篇以及爱国篇五部分。

“我的诗稿全部来源于生活,写的也是百姓身边的点点滴滴事情,因此,邻居以及三里五庄的村民们都挺喜欢看的。比如,有一次到一户村民家收废品的时候,两口子正在吵架,附近的村民告诉他,俩人估计过不下去了,经常吵。于是,我给他们劝和后就有感而发,写下了一首 《劝和诗》 。还有一次,在收废品的时候,看到这家儿媳妇卖完废品后,直接把20元卖废品的钱给了婆婆。这是我收废品多年来,第一次遇到这事,我感觉这个儿媳妇挺孝顺的,就写了一首藏头诗《高尚品质》 。”崔云照补充说,“当时,忘记问老人儿媳妇的名字了,后来专程又跑了很远到她家问了问才知道她的名字。”

对话崔云照

记者: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写作的呢?

崔云照:我是从2011年开始写的,在走乡串村收废品的过程中,我发现一些现象,回来后就想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。

记者:请讲一下您的出书经历?

崔云照:一开始在复印部印刷了三次60本,散发在社会上后,得到了好的反响,随后在2014年经市文广局的批准,印刷了两千册赠送给社会各界人士,2017年经出版社印刷有正式的批准书号。

记者:您的写作灵感均来自于生活,能举个例子吗?

崔云照:有一次在收破烂时,夫妻俩因一件小事,大吵特吵后来我就把他们劝解好了,回家后我就有感而发,写了一篇“春日温暖冬日寒,红花绿叶互相伴,夫妻相处需珍爱,莫到失败心痛酸”的《劝和诗》。

记者:您印刷《劝世良言》这本书的经费主要来自哪里呢?

崔云照:经费来源一开始是靠收破烂赚点钱印刷,后来随着印刷数量、质量的变化投资成本加大,孩子们也支持我一部分资金。

记者:您自费出书家里人支持吗?

崔云照:包括妻子、孩子们都大力支持我。

“位卑不敢忘忧国”崔云照在书的自序中写道。在收废品的十多年里,他也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心念。

“现在年龄大了,由于身体原因,我已不再从事收废品的工作,平常到市区孩子家住的时候,我会把书摆放到家门口公交站牌那里,让更多人能看到我写的书。有时候,也会往银行自动存款柜台那放本书,目的就是想为传播和谐理念做点贡献。”崔云照告诉记者,“只要大家喜欢看我的书就行,我不图其他。”

(济源新闻热线:133 0391 6111,传稿邮箱82651555@qq.com。映象网“大象帮办”电话180 0371 9699) 

文章关键词:劝世良言:济源一位山区农民的感悟 责编:王为

相关阅读 换一换

今日热点

精品原创

图片新闻

地市直通车

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© 2012 hnr.cn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