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原创 > 正文

济源市梨林小学劳动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

2019-04-28  来源:映象网

映象网济源讯(记者 孙前进 通讯员 段济宁)早上来学去喂鱼,课间时间去浇菜,午后到葫芦架下读书,有空就去“百草园”里转一转,这就是济源市梨林镇梨林小学师生每天的生活写照,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教学点,学校只有一二年级30名学生,4位老师。2015年以来,他们一起劳动,通过“农事教育”,形成了以“田园教育”为特色的劳动教育样板校,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劳动基地:师生劳作的试验田

四年前,学校由成建制小学变成了教学点,师生由300人变成了30人,为了不让校舍荒废、闲置,学校提出了“田园教育”,利用闲置校舍建成了“六区两馆”劳动基地。

一是轮胎盆景区,近千条废旧轮胎或摆或挂,五彩斑斓,里面有吊兰、苹果、月桂等盆景近百盆;二是农耕石器区,摆放了石牛巢、磨盘、碾子等数十个,他们在这里加工玉米糁,制作捻转,让孩子们有机会体验这些石具;三是七彩长廊区,100平米钢架长廊,栽种了葫芦、丝瓜等七种攀爬植物,待到绿荫遮天、果实满棚时,同学们在下面玩耍、读书,感受着人和自然的和谐;四是百草园种植区,占地240平米,园内菜畦规划整齐,种植品种达到20种以上,是一个有立体层次的小菜园;五是荷花鱼池区,夏日里荷叶碧绿,荷花点缀,鱼池内锦鲤游来游去,每天早上看着孩子们喂鱼赏花的情景,犹如画里;六是游乐活动区,3米高的轮胎攀爬网,轮胎秋千等器材,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,里面的轮胎小巨人、坦克、茶壶等轮胎景观,美观雅致,成为一景;七是农耕文化馆,里面展列了步犁、耧车等一批农耕用具,共60余种200多件;八是校史荣誉馆,从学校荣誉、历届毕业生照片到学校重大事件,一个个奖牌,一张张照片,都透漏了学校发展的历程。

田间课堂:劳动教育的主阵地

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,劳动教育的主战场也应在课堂。学校开发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,每周开设了2节“田间课”,内容包括种植课程和消失的劳动用具。

种植课程,学校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和老师,共同担任指导教师,学生从翻地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、日常管理,最后到收获,全程参与,大家从当初分不清韭菜蒜苗,到如今能种出几十种蔬菜。消失的劳动工具,主要是依托农耕文化展览馆,让学生认识这些即将消失的劳动工具,并知道他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,会简单使用,比如播种机、耧车等,让孩子们到田地里去尝试。通过田间课,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,在实践中成长。

田园活动:师生成长的大舞台

学校把“田园文化”作为学校特色,通过丰富的田园活动,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、体验、发现田园的乐趣。春分时节,一场“认亲挂牌”在学校上演,师生一起为校园里100余棵树木、盆景挂上“身份证”,分包到人,被同学们认领,今后大家将负责照顾自己的“亲戚”,做好看护管理。

充分利用好24节气和传统农历节日,如冬至大家用自己种植的萝卜包饺子,农民丰收节师生在百草园拔花生、摘辣椒,瓜果熟了学校有“瓜果宴”,还有落叶进课堂,师生家长在一起做铁锅炖菜……

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展示舞台,近两年,学校开展各类田园教育活动30余次,极大的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,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,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。

十八大以来,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,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又提出了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。相信在广阔的农村,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会参与到劳动教育之中。作为教育人,特别是农村学校校长,我们应扬长避短,充分挖掘农村劳动教育资源优势,把学校办成有乡土气息的校园,争当劳动教育的主力军、先行者。

(济源新闻热线:133 0391 6111,传稿邮箱82651555@qq.com。映象网“大象帮办”电话180 0371 9699) 

文章关键词:济源市 梨林小学 劳动教育 责编:王为

相关阅读 换一换

今日热点

精品原创

图片新闻

地市直通车

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© 2012 hnr.cn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